首页 > 历史

恐袭影响旅游业 拥有“安全”筹码是赢家

核心提示: 恐袭影响旅游业 拥有“安全”筹码是赢家

  恐怖主义的幽灵四处游荡,部分国际热门景点、度假胜地成为恐怖分子的重点袭击目标。惯于在外国沙滩晒太阳的欧洲人如今也不敢随便出远门,宁可选择离家近点的地方度假。

  “安全”,如今成了国际旅游业者最看重、最值钱的无形资产。谁握有更多“安全”筹码,谁就是赢家。

  【游客何日再来】

  位于红海之滨的塔巴高地是埃及著名阳光海岸度假胜地。负责这一地区旅游开发经营的是总部位于瑞士的奥拉斯科姆集团。集团目前在高地运营25家酒店和度假村,拥有近1.5万张床位,但日子毕竟大不如前了。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2011年被迫下台后,埃及局势动荡,恐怖主义趁机加大渗透。奥拉斯科姆集团生意连带遭了殃,股价从150瑞士法郎暴跌至不足10瑞士法郎。

  穆哈卜·贝克尔是塔巴高地度假区安保部门负责人,任务很重。整块度假村占地400万平方米,足有616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度假村主要入口有埃及警察和贝克尔领导的安保队伍站岗,这个队伍有100人左右。每部进来的车辆都必须接受安检,包括用镜子照过底盘、让爆炸物嗅探犬嗅过,方能进入度假村。任何人都必须遵守这个规定,连他们上司贝克尔每天开来上班的标致车也不能免检通过。

  贝克尔被手下尊称为“穆哈卜将军”,因为他曾当了30年军人,退役前衔至准将。作为西奈半岛一名联络官,他曾在埃及军方斡旋巴以和谈时负责三方及多国部队之间的联络工作。军方出身的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掌管军队情报工作时,贝克尔正是其手下。相对军旅生涯,度假村安保这份新差事在贝克尔看来是“小菜一碟”。

  按他的说法,塔巴高地所在的西奈半岛共6.1万平方公里,只有毗邻加沙地带一块大约800平方公里的地方才是“真正危险的地区”。

  然而,普通游客可不敢这么想。西奈半岛被视为伊斯兰极端组织渗透极深的危险地带,而这里本来是德国人最爱的国外度假目的地之一,而德国外交部2013年8月发布针对埃及部分景区的旅游警告。

  贝克尔希望欧洲游客对西奈、对埃及的安全局势恢复信心。“巴黎发生恐怖袭击后,德国外交部发布针对法国的旅游警告了吗?美国奥兰多屠杀事件后,有人建议别去佛罗里达州吗?这就是西方的双重标准!”他觉得不公平。

  去年开始,很多西方国家取消了飞往西奈半岛门户沙姆沙伊赫的航班,塔巴高地目前仅有一家酒店仍在运营。贝克尔顶头上司是德国人乔基姆·施密特,奥拉斯科姆集团负责酒店与度假村业务的副总裁。施密特最近特地赶来塔巴,和贝克尔及其他度假村酒店管理人员开了一场会,商讨如何加强安保、让游客放心回归。

  贝克尔向施密特汇报:新购置的40个监控摄像头已安装到位,正进行联网工作;新买的俄罗斯产爆炸物探测仪虽价格不菲但效果很好,建议多买一批,取代度假村各入口处的嗅探犬,因为前者可24小时工作、无须休息。施密特批准了这一提议。

  施密特看了下酒店预订情况:不错,来自约旦的订单多了些。他相信不久,俄罗斯和德国游客也会开始回归。

  不过,德国外交部网站上针对埃及的旅游警告还没撤掉:“强烈建议不要前往西奈半岛北部和埃及与以色列边界地区。塔巴度假区也在此范围内。”这种官方警告,足以影响普通游客的选择。

  【出境游转国内游】

  德国的科斯洛夫斯基夫妇都是利德尔连锁超市的普通员工。他俩深爱出境游,数年来足迹遍布欧洲,也去过阿布扎比和马尔代夫。今年他们原本计划去土耳其,可能是伊斯坦布尔或安塔利亚。然而最后,他们改了主意。

  他们选择了费马恩岛,这个波罗的海小岛,据说是德国日照时间最长的地方,从他们家开车400公里可到。从出境游转向国内游,是许多德国人近来的共同选择。德国各海滨度假村基本爆满。不仅德国人,欧洲游客对传统度假地安全局势的担忧和恐惧正在蔓延,让突尼斯的酒店纷纷倒闭、土耳其旅游收入锐减。

  用西尔克·科斯洛夫斯基的话说,她不希望自己在外国旅游时,当地人接待她“只是因为游客能带来收入”,而不是真心欢迎她的到来。

  旅游业本是全球化的缩影。许多像科斯洛夫斯基一样的普通欧洲人乘坐迪拜或新加坡的廉价航空,前往泰国普吉度假;当地潜水教练也许是来自马来西亚的穆斯林,娶了泰国佛教徒当妻子;晚上,大家一起喝荷兰啤酒、吃德式烤猪排。

  很多最受欧洲人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其实都潜藏安全风险,政治斗争、宗教极端主义或贫穷引发的仇恨和动荡可能随时爆发。不过一般情况下,游客们并不关心这些国家的真实状况。

  旅游业安全顾问彼得·赫贝尔说,游客们追求的是“简单”,他们想逃脱日常生活带给他们的压力和愤怒,也希望在异国他乡感受友善。2004年印度洋海啸造成的伤亡比任何一次恐怖袭击都要惨重,但那是天灾,恐怖袭击却是人为的邪恶。谁也不想去到异国度假,却被当成敌人。

  从数据上来说,在异国他乡成为恐怖袭击受害者是极小概率事件,赶往机场路上遭遇车祸或在航站楼排队等候安检时心脏病发作的几率要高得多。按照风险测算专家的标准,死于恐怖袭击的风险相当于被树上掉下的椰子砸中身亡的风险,后者一年致死150人。站在悬崖边上拿手机自拍时掉下悬崖大概也是这个风险系数等级。

  【风水轮流转】

  有输家就有赢家。对恐袭的忧惧情绪使游客们把目光转向安全形势较好的国家,使后者旅游业受益,如德国、西班牙、希腊和意大利等。

  在德国,逗留超过一天的国内及外国游客总人数去年也增加了2.9%,达到4.36亿人次。希腊去年接待超过2360万外国游客,比2014年增加7%。旅游业已成为这个深陷财政危机的国家最重要的产业,解决了全国五分之一的劳动力、超过100万人的就业。

  西班牙去年接待了6800万外国游客,比西班牙的全部人口还多2200万。今年截至5月,已有2500万游客到访西班牙,比去年同期增长11%。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2008金融危机让西班牙损失惨重,多家储蓄银行濒临破产,建筑业停摆,最严重时600万人失业,目前仍有将近400万人待业。

  国际安全局势的变化逆转了旅游业的潮流,也给西班牙经济复苏带来了机会。35岁的维克托·塔泰也是受益者。今年一进入夏季,他的心情就格外好,这将是他最忙碌的时候。他是西班牙知名短工中介“艺柯人才服务公司”负责巴伦西亚地区的业务主管,管理着25个办事处、120名员工。

  这个地区有45万无业者,他希望利用接下来三个月的旅游旺季,尽可能帮这些同胞们找到临时工作。近来本国旅游业的蓬勃态势让他颇有信心。光是他负责的巴伦西亚地区内,三个热门度假地德尼亚、贝尼多姆和阿利坎特就急需劳动力:饭店接待员、餐厅服务生、厨师、女佣、司机等。他的手下会对每个应聘者打开一个行李箱,里面是一个托盘、银质餐具和一支酒瓶。“年轻人得展示自己知道怎么摆桌、上菜和倒酒。”。

  而在土耳其、埃及、突尼斯和摩洛哥,不管是家庭经营的小旅店还是跨国大型连锁酒店,都是一片凄风苦雨。

  【阳光海滩诱惑不再】

  现年50岁的哈亚特里·希姆谢克生于德国一个土耳其移民家庭。在德国南部生活了30多年后,14年前的一场离婚让他想要“重新开始”,于是移居土耳其,在土耳其地中海滨城市安塔利亚附近买了一处宅院。接受导游培训后,他说服旅游公司老板买下一辆能坐50人的奔驰大巴,开展“山地探秘”旅游项目。生意很不错,有时游客太多,他还得另租一辆大巴。然而好景不长。

  自2015年6月起,土耳其已有300多人因恐怖袭击丧生。今年6月28日,三名自杀式袭击者在伊斯坦布尔阿塔图尔克国际机场引爆连环炸弹,导致45人死亡、240人受伤。土耳其政府认为恐怖组织“伊斯兰国”是幕后黑手。

  袭击带来的后果是:2016年前5个月,前往土耳其最负盛名度假景区安塔利亚的外国游客锐减40%以上。经济学家估算,土耳其旅游业收入可能因此损失达70亿欧元。

  截至目前,旅游业产值仍占土耳其国内生产总值(GDP)6%以上,提供了全国近十分之一的就业岗位。专家分析,目前旅游业尚存财力能支撑个一两年,那之后如果形势没有好转,有30%至40%的酒店和餐厅将倒闭,数千人失去工作。

  希姆谢克已经有大半个月没接到客人了。他说:“再这样下去,我半年内就会破产。”

  矗立在突尼斯坎塔维海滩的皇家肯兹饭店是一栋杏黄色建筑,有华丽的喷泉、设备良好的游泳池和950张床位,然而客人寥寥无几。这附近很多建筑外表都是类似风格,内里同样空空荡荡。

  皇家肯兹饭店隔壁就是皇家马尔哈巴酒店,如今已被封锁。去年6月26日,这家酒店发生自杀式袭击,一名突尼斯人从太阳伞里掏出冲锋枪向沙滩上人群扫射,造成38名游客死亡,多数为英国人。自那以后,这个突尼斯的著名海滨度假胜地就开始萧条起来。大部分餐厅和商铺都关着门,沙滩上的太阳伞都生锈了。

  旅游业是突尼斯的支柱产业,约200万人生计维系于此。去年3月18日,突尼斯市巴尔杜博物馆遭袭击,造成60多人伤亡,大部分为外国游客;加上6月皇家马尔巴哈酒店袭击,外国游客对突尼斯安全的信心所剩无几,突旅游业收入骤降35%。

  在皇家肯兹饭店的8排沙滩躺椅上,只有头一排被三个俄罗斯家庭占用。自从去年10月一架俄罗斯客机在西奈半岛坠毁后,俄罗斯游客就把埃及列入黑名单,突尼斯成了替代选择。这段日子,还愿意光顾这里的游客差不多只剩俄罗斯人了。英国人早被吓跑,旅行社纷纷取消前往突尼斯的行程,航线都停飞了;比利时与荷兰人也很少见。

  皇家肯兹饭店经理里达·杰加姆对此愤愤不平。他对德国《明镜》周刊说,经过2011年的政治动荡和变革,突尼斯照搬了欧洲的制度和理念:他们有民选总统,电视上出现了讽刺剧,上大学免费,学龄儿童享受义务教育。“我们和平、自由,我们是现代化国家。”他不明白,为什么欧洲人曾那么热爱突尼斯的海滩和阳光,如今却避之唯恐不及。他有遭到背叛的感觉。

  他觉得,这都是政客们的错,是他们让游客们害怕了。(沈敏)(新华社专特稿)

[责任编辑:伍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