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农民工欠薪有所回潮 出了哪些新问题?为何难根治?

核心提示: 农民工欠薪有所回潮 出了哪些新问题?为何难根治?

评论 | 欠薪有所“回潮” 出了哪些新问题?

岁末年初,又是农民工“欠薪”、“讨薪”的高发期。2016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集中公布了一批2016年查办的拖欠劳动报酬典型案件,“欠薪”主要集中在建筑、餐饮、制造等行业。有调查显示,近两年,在一些地区一些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有所反弹,不由得不让人担心。

春节还有半个月就到了,农民工能够拿到一年的辛苦钱,快乐地踏上返乡的征程吗?清理欠薪工作,怎样才能蛇打七寸呢?

央视评论

欠薪问题有所“回潮” 出了哪些新问题?

近两年,各级部门对于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欠薪问题有所回潮却是不争的事实。

究其原因,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大,建筑建材、加工制造等行业遭遇寒流,一些企业把压力转嫁到劳动力身上,导致欠薪发生。另一方面,钢铁、煤炭等行业产能过剩情况严重,一些企业苦苦支撑,欠薪情况有所增加。与此同时,工程建设领域层层分包、转包、发包等情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加上一些地方劳动保护和用工管理不规范,导致欠薪情况屡屡发生。

欠薪问题一直在治 为何难根治?

为了遏制欠薪顽疾,中央政府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措施。去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要求2020年基本实现农民工工资无拖欠,并定下16条“硬措施”全面治理。其中包括在法律层面出台“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等,让企业在工程开工之前就把专款打入银行账户,确保对企业的有效震慑,维护农民工权益等等。

同时,一些地方开展专项检查,设立热线电话,专门处理农民工欠薪难题。尽管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规定落实不到位,专项检查走过场的情况。

劳动者权益应和经济发展同等考量

欠薪情况一直难以根治,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或部门未能从意识上把欠薪问题放在应有的高度。当经济下行压力大时,政府部门更担心一城一地的经济发展成绩,担忧企业转型的阵痛,顾及招商引资的效果,未能把劳动者权益维护放在同等位置考量。当企业遇到困难时,政府部门感同身受,希望企业渡过难关。对于企业在用工方面的不规范,有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治理欠薪也应常态化、标准化

同时,对于预防和清理欠薪工作,一些地方也存在着“中梗阻”。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信息层层传递至神经末梢时,却成了会议中的文件和宣传中的口号,行动永远走不出会议室的大门。许多地方的欠薪,都是年初种下的因,年末收获的果。一些地方或部门只到年末时才会想起这项工作,只在恶性事件发生时才会想起后悔,说明我们的工作离常态化、标准化还距离甚远。

清理欠薪 也是一种扶贫攻坚

未来四年,我们党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在扶贫攻坚战中消除5000万贫困人口,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项壮举。而要完成这项任务,“精准”二字必不可少。确保农民工及时拿到工资,确保他们拿着一年的辛苦钱回家过年,本就是“精准扶贫”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许多农民进城务工,原因就在于家庭贫困下的“穷则思变”。另一方面,进城务工者往往是家庭最主要的劳动力,是家里的顶梁柱,而留守在家的往往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假若一年辛苦在外,连工钱都拿不到,何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呢?

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对于扶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因其是一项政治任务。同理,确保农民工及时拿到工资,既是对市场规则的遵守,也同样是一项政治任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2部门近期再次启动专项检查,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摸底和整治。希望各级各部门能够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去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确保每一位农民工都能带着劳动所得,满心欢喜地回家过年,也确保每一个家庭都能在十三五期间如期迈进小康社会

文丨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许昌国内